光影Go新剧:爱优腾快红微六大平台聚首的场合,创始人或高管都说了什么猛料?

整理 / 周燚

昨日,在第三届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式暨高峰研讨主论坛上,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快手、抖音集团旗下红果短剧、微博等主流网络视听平台的创始人或相关业务负责人出席。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 ) 根据嘉宾现场演讲,整理精选了发言中的干货部分。

爱奇艺创始人、CEO 龚宇:

竖屏微剧这条“鲶鱼”现已归于平静

网络视听 20 多年的历史,最近两三年有一条鲶鱼搅动了一下整个行业的格局,不是天翻地覆的一个颠覆,因为这条鲶鱼现在变成一条普通的鱼了,这条鲶鱼就是微短剧。

有了互联网,才有用户生成的内容,在广播电视时代没有这种东西,广播时代是专业机构生产内容,普通用户上传内容上传给谁呢?

第二是“准专业内容”,也是因为互联网诞生的,就是网红或者 MCN 机构产生的,因为当时的话语权掌握在专业人士手里,他们认为“准专业内容”不专业,但是这种内容又有一定的商业性,其实现在他们非常专业了,只不过方向不同而已。

第三个就是所谓的“专业内容”,130 年的电影、100 年的电视内容,我们管它叫“传统影视内容”,横屏的,原来最早 4:3,现在 16:9,电影是 2.39:1,越来越扁,横着越来越长,物极必反,横的越来越长,那就给你竖起来,微短剧我把它拆看,竖着的叫微剧,如果把微剧也横过来了,大概也是 2.39:1。

我以前说过科技创新诞生了电影、电视作品,但是互联网的诞生一直没有产生新的作品形态,这是我几年前思想的局限性。几年前竖屏微剧诞生,一集一两分钟,有 40 集、80 集、120 集、150 集的,就是互联网传输,3G、4G、5G 以及智能手机,高速无线互联网,再加触摸屏,再加前端、后端的人工智能诞生的新的作品形态。虽然这种形式和文艺不是直接相关的,但是它潜移默化影响了文艺作品的形态或者说诞生了一种新的文艺作品形态。

微端剧这条“鲶鱼”出现后搅动了市场,特别是对传统影视行业的影响,甚至可以用“冲击”这个词来代替。但是现在逐渐趋于平静,变成一种新常态,我们网络视听这个生态系统又多了一个品类,而且这个品类和其它的品类各得其所。

趋于常态之后,会发现竖屏微剧和传统影视其实有很多共性:

第一共性就是横竖都是专业内容,别对竖屏有歧视,中国竖屏微剧走向世界以后,会发现在国外中国人做微剧的那些团队专业性很强,全是一些名牌大学电影专业的毕业生在做这个事,并且和他们美国本土的同学一起干这个事,非常专业,所以我管它都叫专业内容。

第二个共性是都有情绪价值。竖屏微剧至少到今天最大最突出的价值是情绪价值,它的表演风格很情绪化,故事情节很情节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一,物理的长宽比竖过来了,你的人物关系、全景等都是欠缺的,那怎么办?突出优点,角色更少,主要角色更突出,一两个主要角色,三个主要角色的都很少,四五六个主要角色的竖屏微剧就更少了;第二,故事线更加专一,基本只有一条故事线,别的故事线,观众也记不住。

竖屏微剧和传统影视肯定是相互博弈的,因为现在几乎是一个饱和的内容市场,你拉走一个小时,某一个娱乐的领域就会少一个小时。

但也相互依存,比如说如果没有传统影视行业人才的资源或者是景的资源,那你微剧怎么发展,甚至都没法诞生了,一个微剧你能做一个明清宫、能做一个唐城吗?不可能,你拍到的唐城、明清宫等等景那是传统影视行业留下来的。

当然微剧的诞生也让传统影视行业发现了自身的很多问题,传统影视借鉴后去改进、优化,相得益彰,大家各得其所。传统影视行业遇到问题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找到擅长点,放大优势。传统影视行业的生命力在于哪儿?我管它叫“精神价值”。

人们看一部电影、一部剧要想很多,而且人的思想是差异化的,不同的教育背景、成长背景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每人想的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是传统影视行业的最高价值之一。我想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或成长经历,都被一部电影或一部剧,或是某个角色某个片段影响过,这就是思想性,价值非常高。不是说看完这部剧 20 分钟之后想不起来了,甚至 2 分钟之后就想不起来了。

最近有些人觉得短视频微短剧男女老少、南北通吃,是不是说我们传统影视行业未来也像一些艺术品一样只是少部分人喜欢?不对,传统影视行业还是永远具有大众性的。

和竖屏微剧的优点结合起来,长剧的优化空间还非常大,其实两者特性边界并不清晰,有些地方是交叉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比如说受微短剧或者整个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长剧的集数也在变短,别注水,然后提高工业化程度,微短剧的成本控制、周期控制就非常好,这都是应该学习的。

中国的长短剧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在变大,现在全世界各大手机应用市场,娱乐类排前几位都是中国公司微剧 APP,长剧在谷歌 C-POP 大陆电视剧搜索最近一年,全球范围超过韩剧,这在以前都是想不到的事情。原来的影视出海要当地的电视台或者电影院播出中国内容,现在直接利用互联网平台带内容一起播出。

最后,监管机构应该给行业更大的空间,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的主体还是一个商业机制构成的,不可能以政府补贴主导这个行业的发展。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银鑫:

AI 让个体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

今年前 4 月,全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达 5970 亿元。快手始终致力于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创新,快手的战略产品可灵 AI 自推出以来快速迭代,前不久发布的 2.0 版本多项技术指标领先全国,截止今年一季度全球用户突破 2200 万,单季营收 1.5 亿元。

AI 的普及让个体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每个人都能成为超级创作者。过去一年可灵 AI 为普通用户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推出“快来惹毛我”“捏捏乐”等爆款特效,极大拓展了社交文化表达的可能性。

今年我们与共青团中央合作,用可灵 AI 对经典古诗词进行创新演绎,实践表明,AI 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今年端午,我们与佛山合作了龙船漂移大赛,通过直播和短视频让屏幕前的用户都能感受到龙舟竞渡,万人欢呼的速度与激情。同时我们首创可灵 AI 龙舟大片,让千年龙舟文化与现代视觉艺术结合,探索传统民俗的当代表达。

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娟:长剧集年投入约 300 亿,短剧年投入约 120 亿

在整个内容产业的变局当中,我们认为长和短一定不是零和博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近几年每年长剧集大概有 600-700 部,竖屏短剧这两年产能大概到年产 4 万部,如果换算成时间的话,长剧集大概 7500 小时,短剧集大概 5 万个小时。从产值来看,整个长剧集制作端年投入会超过 300 亿以上,整个短剧集年投入对应 120 亿以上。

从这几个数据来看,从先有长剧到后有短剧,整个生态体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增量的市场。

腾讯视频在剧集、综艺、动漫三大内容板块,未来会做什么样的战略聚焦?

剧集。从我们平台播出内容反馈来看,中腰部以下的内容都在失灵,但是头部精品的影响力却是大幅提升的。所以加码头部大剧,沉淀更多硬通货,敢于啃硬骨头,这我们一定要坚持的。

综艺。综艺板块观众的口味变化特别的快,对内容的感知也越来越细腻,用户更在意节目的情绪价值和真实体现,希望被理解、被陪伴,未来我们不会再一味追求爆款节目,而是希望系统构建内容的生态,专注做让观众开心、感动有共鸣的创新内容,能够综 N 代地系列开发,能够带着一些新综艺跟我们更年轻的用户同频共振。

动漫。腾讯的动漫是我们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个品类,动漫是真正的艺术和科技双轮驱动、蓬勃发展的一个品类。我们看到动漫背后其实是一个围绕 IP 的巨大系统,从影视、游戏、文创甚至线下消费场景,IP 不再是一个内容项目,而是一种长线的文化资产。

微博首席运营官(COO)、新浪移动首席执行官(CEO)王巍:人工智能时代的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或许是智能眼镜

经常有人会问我说:“人工智能来了,下一代的技术来了,互联网上的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是什么?”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信息技术革命,从最早期的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媒体行业一直是技术的尝鲜者。

回顾历史去看,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伴随硬件的依托:比如说第一代互联网技术革命的时候,它是以“ PC 电脑 + 网络”来实现门户网站的发展;第二代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是依托“手机 +3G/4G 信号”,然后有了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的微博,有了各种社交、视频平台;第三代 AI 的技术来了,它的下一个杀手级应用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智能眼镜。

把 AI 技术应用在现有的 APP 上,它是赋能是提效,但真正杀手级应用的突破可能是依托新的硬件,可以脑洞开大一点,我们现在在讲横屏讲竖屏,等到有了这样一个智能眼镜,它把所有的内容都推到您眼前的时候,怎么说呢?我们用的手机并不是一个很健康的硬件设备,手机看多了蓝光对眼睛不好,手机用多了腱鞘炎,当有一个更大的屏幕呈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也许它已经不再是竖屏,有可能横屏还会回归。

语言大模型从 2022 年年底、2023 年年初开始兴起,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后出现的 DeepSeek,引领了大语言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其实说大语言模型的训练也好、推理也好,它是符合扩展定律的,在这个扩展定律当中其实分几个阶段:一个是预训练阶段,一个是后训练阶段。因为 DeepSeek 的开源,把大家的预训练阶段都打平了,也就是说之前的扩展定律在预训练阶段的神话已经被打破了,因为 DeepSeek 把这件事做了,并且把结果全部免费公开。

现在的阶段是我们说的推理训练、后训练的阶段,并且 DeepSeek 在这个方面还在做进一步的论文的公开,以及它训练算法的公开,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也是我们国家非常了不起的值得骄傲的产品、项目。

讲完大语言模型趋势,再分享一下视频大模型的趋势。总体来讲,视频大模型的发展分两个方向,一个叫内容理解,一个叫内容生成,内容理解有点像我们的眼睛,内容生成有点像我们的双手创作。

现在内容理解用的是 Transformer 的技术,而内容生成用的是发散模型的技术,将来的趋势很有可能理解跟生成是能够合成一个技术,类似于大脑的整合,真正实现“所想即所得”的智能创作的时代。

内容理解方面,2024 年随着 OpenAI 的 GPT-4O 模型的发布,更是由近期 Google 的 Project Astra 的发布,能够把视频理解推到下一个程度。

视频生成方面,最早在 2024 年年初由 OpenAI 推出的 SORA 这样一个视频模型,当时一出世就是非常惊艳,但是它是跑了大概有一年时间才正式发布,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的国产模型也非常给力,包括快手可灵 AI 的模型,非常给力,比 OpenAI 的 SORA 发布得更早。除了可灵,国内还有 Minimax 的海螺视频、字节的即梦,效果也是相当出色的。最近阿里和腾讯分别开源了他们的视频的模型,一个是 Wan,一个是混元,都相当不错。

但视频生成目前还面临很多的挑战,大家都知道一个电影的长镜头最低是 30 秒,现在 SORA 能够生成的视频是一次 30 秒,可灵是 2 分钟,理论上一个电影完全可以由 AI 生产,比如 ChatGPT 可以写剧本,SORA 或可灵生成视频,ElevenLabs 可以多语言配音,甚至把唇形都能够对上。

那为什么现在除了动画、动漫以外我们看到 AI 生成的电影并不多,主要原因就是生成的人物纹理也好,主体纹理也好,太 AI 化,所谓太 AI 化就是过渡太平滑,不像真实世界看到的景象。还有一个挑战就是情节跟情节之间、镜头跟镜头之间环境的一致性,有待模型进一步演进调优。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让爆款养盗版”的行业之痛已经有了改善

两年前优酷就提出了三年战略,聚集精品内容与创新,追求长期价值。

在文艺行业,我们一直深知独行快,众生远,生生不息的人才才能为行业带来活水,郑晓龙导演、赵冬苓老师拿实力说话,用作品证明,老算、申奥、曹译文等后生勇于打破“过去都这样,以前皆如此”的枷锁,我就记得老算应该是第一个正式加入优酷的独立导演,当时还发了一篇新闻说“老算加入优酷文娱,大家说到底是算还是不算?”其实他的名字就叫算。

虎鲸文娱的系列人才传承和培养计划已经上线了 294 位编剧,38 位导演的剧集处女作,我们还将继续深耕这个春苗的发展计划。

之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说 400 年前“戏圣”汤显祖就说“对戏剧是希望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但是只有 400 年后影视工业化的加持,才让很多拍摄成为现实,虚拟拍摄也最大可能地让影视创作不再成为妥协的艺术。

超高清数字资产和影视制作车、虚拟偶像等等,都是这两年虎鲸文娱,都是希望为行业打造可共用、可持久、可便捷的基础设施。

这一年我们不断加大精品内容的国际化,使得内外兼修水到渠成,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的好内容走到世界的 C 位。

还要特别感谢主管部门和各位同仁,大家拧成一股绳,今年的“让爆款养盗版”的行业之痛已经有了较好的改善,也不断创造出越来越友好、包容的舆论环境。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

1-2 万 / 分钟的制作成本行业是承担得起的

红果短剧的“内容免费 + 广告分账”模式,让内容版权方可直接与平台合作参与分账。这一模式降低了微短剧内容观看门槛,扩大用户基本盘,区别于传统的小程序付费模式,免费的商业模式能够通过分账机制,为广大版权方带来了创作信心与可观收益。同时也延长了短剧的生命周期,助力微短剧从拼流量进入拼内容的崭新时代。

短剧内容的精品化迭代升级,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必然。微短剧产业规模的增长让一大批微短剧从业者从过渡的工作机会转变成愿意终身从事的影视事业,他们在创作上会有着自我表达的诉求和对视听语言的追求,滋生了内容的迭代与升级。

这种发展历程,过去 10 年在移动互联网内容领域都在不断重复、演化,在图文自媒体、短视频、直播领域等,都有着从粗犷发展到精品化实践的形似的变路程。

在精品短剧领域经历了大半年摸索后,我们初步找到了一条践行精品短剧的路径,符合真善美的选题,保留短剧节奏快、周期短的特点,在可控成本内做好视听语言的创新与升级,这个可控成本以我们现在的探索,会发现早期单分钟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几百到几千,现在大概在 1-2 万 / 分钟的制作成本是可以做出来好的内容,且是行业承担得起、可以规模化生产批量精品短剧的理想成本区间。

接下来,“果燃计划”还会围绕这条路径继续投资激励精品短剧创作,并把投资范围从短剧领域扩充到竖屏的微综艺领域,做一些探索。

快手星芒短剧负责人张兰兰:

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好故事都可以借助 AIGC 的能力去实现

在 2024 年快手星芒短剧联合可灵推出了首部 AIGC 短片《山海奇境之披波斩浪》,就在上周快手星芒也联合了可灵 AI 又再次推出了《新世界加载中》,这也是一部向全球 AI 单元故事级的 AIGC 短片。

我们联合可灵 AI 也向我们所有的 AI 的创作者们,向我们的爱好者们,以及我们的高校的同学们,也发起了 AI 创想剧场 AI 短剧的计划,在 AI 创想剧场下,其实可以让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好故事借助 AIGC 的能力能够得以去实现。

我们也非常地欢迎各位对于 AIGC 的创作能力感兴趣的创作者们加入到整个 AI 创想计划中来,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让新的技术赋能于整个微短剧产业的发展,让微短剧真正地走向全民的共创。

zsh762079852(微信 ID)

电影《年会不能停!》曝“掀翻职场”先导海报 大鹏白客世纪合体!

光影Go讯由董润年编剧并执导,大鹏、白客领衔主演的喜剧电影《年会不能停!》今日发布“掀翻职场”先导海报。大鹏与白客两位网生喜剧鼻祖,首次合体组“鹏客天团”横空出世,大有大刀阔斧整顿职场之势,一场疯狂搞笑

73.20K
6天前

嘈嘈切切错杂烹,大厨小厨争地盘——综艺《一饭封神》好看又好吃

民以食为天。 无论何时何地,美食总能获得一批拥趸。 中国美食文化始终屹立于世界食谱的顶端。中国从不缺少美食,也不缺少美食家。《一饭封神》邀请了100位厨师参与,既有获得米其林、黑珍珠等认证的知名大厨,又有普通餐馆、路边小摊的无名小厨。人们早已熟知的川、鲁、粤、闽...

26.17K
1周前

中国版《忠犬八公》定档3月31日 再现狗狗感动全球数亿人的故事

光影Go讯由徐昂执导,叶如芬监制,冯小刚、陈冲携中华田园犬大黄领衔主演,白举纲、黄楚桐主演,钱波特邀出演的电影《忠犬八公》发布预告和海报,同时宣布定档3月31日全国上映。定档海报中中华田园犬八筒软萌登场

48.38K
6天前

如果要给星际穿越一个分级,我把它分为【逼级片】

最近诺兰粉真是越来越猖狂惹。 早先拍蝙蝠侠估计算借了现代名著的光,群众基础本来就广,红了也算不得百分百英雄好汉,就算前面还有记忆碎片,那也毕竟没有上过天朝院线,没有得过奥斯卡或者永远得不到奥斯卡的男神主演,更别提情节不照着光影Go剧透贴掰开了揉碎了一帧帧回顾着...

38.70K
1周前

赞达亚新片《挑战者》北美开画夺冠 《沙丘2》破7亿《哥斯拉大战金刚2》破5亿

光影Go讯赞达亚、麦克·费斯和乔什·奥康纳主演的新片《挑战者》上周末北美开画夺冠,虽然3天只拿到1500万美元,但已经是今年开画最高的原创剧情片了,也是开画最高的网球题材电影。 《挑战者》只用3天时间就

90.03K
6天前

真实

很真实的一部剧 不论是剧情还是演员 始终相信李钟硕选剧本的眼光 这部剧是继李钟硕黑话律师播出三年后的一部剧 李钟硕挑选的剧本大部分都是让人记忆深刻的角色 很有特点 虽然才播出两集 从这部剧里面能感受到打工人的艰辛 初入职场的热情 到后来面对工作的麻木 都很好的体现出...

88.39K
1周前

光影Go娱乐:曾黎,到底在拽什么?

在丢礼品上,曾黎是“惯犯”了。上大学时,最好的同班朋友章子怡为了给她买生日礼物,特意去了北京相对高档的商场。返回途中遇到曾黎的偶像王菲,章子怡不顾阻拦冲向前要签名,然后捧着带有偶像签名的钱包,满心欢喜

38.47K
10小时前

时光早报:周星驰新片《女足》和真·女足合作?《加菲猫》曝新预告 美剧《三体》曝新剧照

过去12小时内,全球影视新闻哪些值得关注?光影Go为你专业甄选。 01.《加菲猫》曝新预告和海报 克里斯·帕拉特、塞缪尔·杰克逊配音的动画片《加菲猫》曝新预告,本片讲述流浪的小猫被收养,成为一位胃口巨大

85.67K
6天前

《惊天救援》曝终极预告海报,消防员灾难之下逆行救援

光影Go讯 今日,电影《惊天救援》发布终极预告及海报。预告中救援小队火场集合,冒着余爆风险全力搜救伤员。 《惊天救援》由彭顺执导,杜江、王千源、佟丽娅、韩雪、俞灏明、韩东君和王戈领衔主演,将于4月28日

57.55K
6天前

不止好看同样好听:电影《天宝》用音乐铸就民族史诗灵魂之声

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刘劲与青年导演艺兮联合执导的电影《天宝》,自7月10日全国公映以来,凭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与精湛的艺术呈现,赢得了观众与业界的一致好评。影片不仅通过宏大的叙事结构和震撼人

74.37K
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