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故事发生在上个月月末,1 号的一篇《?谁在捞谁?》引发「血案」——很多人似乎都不在意文章到底在说什么,0 帧起手,上来就开骂,从骂文章到骂作者再到随机挑选一位网友互骂。
战况之激烈,语言之恶毒,评论区堪称案发现场。
在密密麻麻的骂战中,有这样一条评论,「《捞女游戏》也算捞?去看看《恋与深空》那些乙游吧,那才是资本捞钱的重灾区。」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思考:都是从两性情感出发,男性向游戏与女性向的游戏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者说,资本窥探到了男性与女性怎么不同的情感需求,从而打造了一款完美适配需求的游戏赚得盆满钵满?
(图片来源:「恋与深空」官方微博)
男性向恋爱模拟游戏——「夏日里的冰镇可乐」
想象一下,你本是个为生活奔波的普通青年,一朝事业崩塌,背负上沉重债务,未来一片灰暗。生活把你狠狠踩在脚下,可命运偏在此时跟你开了个荒诞又美妙的玩笑。
那天晚上你在画展兼职,无意间救下了被猥琐男骚扰的火辣美女郑梓妍,她像团热情的火,拉着你直奔酒吧,酒意上头,一夜荒唐。第二天醒来,陌生房间里,她穿着你的衬衫俏皮地坐在眼前,暧昧气息弥漫。
还没等你理清状况,气质清冷的策展人李云思、单纯可爱的实习生肖鹿、刁蛮任性却对你情有独钟的大小姐沈彗星、性感妩媚心思细腻的会计林乐清、高贵冷艳出手阔绰的霸道女总裁钟甄先后登场,围绕在你身边。
你一边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还要一边防止爱慕你的美女们之间的竞争给你带来麻烦,此时此刻,你不禁感叹一句「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
(图片来源:「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官方微博)
没错,这就是 2023 年风靡一时的男性向恋爱模拟游戏,这与《捞女游戏》的剧情设定极为相似——「普通人逆袭」、被美女包围、通过自身 「策略」或「魅力」解决问题,来强化 「男性主导」的叙事逻辑,是大多男形象恋爱模拟游戏剧情设计。
关于女性角色形象的设计也如出一辙——被精心包装之后,每位女性角色都自带吸睛标签。在《捞女游戏》(已改名《情感反诈模拟器》)中,表面人畜无害的新人主播,实则是擅长用眼泪与撒娇骗取同情的高手;涂着烈焰红唇的性感模特,能用甜言蜜语哄骗男性为其奢侈品账单买单;看似知性优雅的茶艺师,实则在温柔陷阱里藏着精心设计的金钱骗局。
(图片来源:steam 官方)
《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亦是如此——「温柔学妹」肖鹿,刚毕业的大学生,清纯可爱,即便手里拮据,也愿意和男主一起打拼还债;「御姐上司」 钟甄,作为会计事务所合伙人,强势多金,在事业上有着出色的能力。两款游戏女性角色的外貌与性格高度贴合男性审美偏好,角色功能更倾向于「满足男主期待」。
在互动设计上,男性向恋爱模拟游戏更强化「决策主导」。是否接受邀约?选择与哪位美女共度时光?……每个选择,都会改变剧情发展和结局。男性向恋爱模拟游戏以「选择分支」为核心,玩家通过「做决定」来影响剧情的走向。如《捞女游戏》设定 200 多个关键抉择,这些选择关联「沉沦值」和剧情走向;《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不同选择会让男主走向「专一」或「渣男」等不同结局。
这些充满掌控感的设定,让男性向恋爱模拟游戏如同冰箱里的可乐,一口下去,肾上腺素飙升。无论是《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里在美女堆中化解危机,还是《捞女游戏》中智斗心机美女的博弈快感,玩家始终站在故事舞台的绝对 C 位。每一次指尖轻点的抉择,都是对「理想自我」的重塑——既满足了被美女簇拥的虚荣想象,又通过破解生活困境、掌控故事结局,收获现实生活中难以企及的成就感。
女性向恋爱类游戏——「冬日里的温热奶茶」
如果说男性向恋爱模拟游戏像夏日里的冰镇可乐——开罐时「啵儿」的一声,气泡在舌尖炸开,爽感转瞬即逝却足够上头。那么女性向恋爱模拟游戏,则更像一杯冬日里的温热奶茶——刚入口时是温润的奶香,随后便是从喉咙暖到全身。
在女性向恋爱模拟游戏里,「女性视角的情感与成长」是故事的核心。如《恋与制作人》中,女主从籍籍无名的制作人逐步成长为行业精英。而男主们并非主导她的人生,而是在关键时刻成为最坚实的后盾。白起会在女主陷入舆论风波时,用特警的专业能力查清真相;李泽言则以商业大佬的身份,教会她如何在职场博弈中坚守本心。剧情没有跌宕起伏的激烈冲突,而是用无数个温柔的细节打动人心。这些点滴日常,拼凑出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所有期待。
(图片来源:「恋与制作人」官方微博)
在这样的日常里,没有 「完美无缺」的男主,「真实可感」的形象才能走进玩家心里。《恋与深空》里的沈星回,作为星际舰长有着令人安心的可靠,却也会在面对女主时露出笨拙的一面;黎深优雅神秘的外表下,藏着不为人知的身世秘密。
他们会像真实恋人一样,在分开时发消息表达想念,在争吵后主动低头认错。这种有温度、有缺陷的塑造方式,让每个角色都成为能与玩家产生情感共鸣的「理想恋人」,而非单纯满足幻想的符号。
互动模式上,女性向恋爱模拟游戏以「情感互动」为核心,将「情感共振」做到极致。在《恋与制作人》中,女主会经常收到男主们发来的短信,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滴,女主的回复会影响两人之间的亲密度。
(图片来源:小红书 @kilin)
在约会剧情中,不管是《恋与深空》里的星际航行浪漫之旅,还是《恋与制作人》中的摩天轮告白,玩家不仅是旁观者,更能通过细微的选择参与其中,比如决定约会时的穿搭、对话的语气,让每段恋爱都充满专属的个人色彩。
这些细腻入微的设计,让女性向恋爱模拟游戏如冬日里的温热奶茶,温暖而治愈。无论是白起在暴雨中撑起的伞,还是许墨那句「在我面前,你可以放慢成长」,都在虚拟世界里构建出理想爱情的模样。
玩家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浪漫的幻想,更是被理解、被珍视的情感共鸣,以及对美好爱情和自我成长的双重期待。
两杯饮料,一面镜子
不管夏日的冰镇可乐,还是冬日的温热奶茶,恋爱模拟游戏都更像一面镜子——对于男性玩家而言,这面镜子映照着男性在社会规训下的心理代偿;对于女性玩家而言,这面镜子折射出女性对情感连接的深层渴望。
这些差异无关优劣,更非对立,而是人类在不同性别角色期待中,自然生长出的情感需求。
男性向游戏中「逆袭爽感」与「掌控欲」的核心,实则是对现实压力的宣泄与反叛。社会语境中,男性常被赋予「强者」「提供者」的标签,职场竞争的焦虑、情感表达的克制、「必须成功」的隐形枷锁,让许多男性在现实中难以舒展。
于是游戏里「被美女簇拥」的设定,成了对「被认可」的朴素渴望「决策主导」的机制,是对「失控感」的反向补偿。就像《捞女游戏》里破解骗局的博弈,本质是男性在虚拟世界里演练「看穿复杂」的能——这种能力,恰是现实中应对生存挑战的理想化投射。
(图片来源:小红书 @肚皮皮)
而女性向游戏的「细腻共情」与「成长陪伴」,则呼应着女性对「深度情感连接」的永恒追求。现代女性在独立与柔软间寻找平衡:她们在职场冲锋陷阵,也渴望有人看见盔甲下的疲惫;她们习惯了理性决策,却依然期待「被懂得」的瞬间。
《恋与制作人》里白起的沉默守护,《恋与深空》中沈星回笨拙的关心,恰是这种需求的精准回应——不是需要「拯救」,而是需要「被看见」;不是渴望「依附」,而是期待 「并肩」。这些细碎的互动,本质是女性对「情感安全区」的建构:在这里,脆弱不必掩饰,成长有人见证。
深究这些需求的根源,会发现它们都缠绕着社会文化的藤蔓。传统性别叙事中,男性被鼓励「向外扩张」,女性被期待「向内安放」,这种惯性虽在松动,却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情感表达的偏好。男性通过「征服与掌控」确认自我价值,女性通过「共鸣与陪伴」获得情感锚点,不过是两种不同的情感满足方式。
游戏从不是现实的对立面,而是现实的补集。男性在虚拟世界里收获的成就感,女性在剧情中获得的被珍视感,本质都是对「更好的关系」与「更完整的自我」的向往。
当《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的玩家在抉择中重塑自信,当《恋与深空》的玩家在短信互动中感受被惦记的温暖,这些瞬间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相:无论性别如何,人类对情感的渴望,从来都是相通的——不过是有人偏爱碳酸可乐的刺激,有人钟情温热奶茶的绵长,仅此而已。
从《捞女游戏》的骂战到两类游戏的差异拆解,我们最终看见的,是每个玩家在虚拟世界里的真实回响。
资本或许精准捕捉了这些需求,但需求本身无关「被捞」或「被征服」,而是人性最本真的渴望:被看见、被需要、被爱。
游戏只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口,让那些在现实中难以言说的期待,得以在代码与剧情中,被珍藏,被妥帖安放。
《主编浅度》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