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影Go特稿 每个人心中( zhōng)都有一座“断背山”,每个人( rén)心中也都有一只“孟加拉( lā)虎”。
2012年,“华人之光”的 李安 将( jiāng)“一部无法被拍成电影的( de)作品”搬上大银幕。3D加持,4只( zhǐ)老虎做模特,17岁新人独挑( tiāo)大梁,李安用灾难冒险片( piàn)的商业元素完成了个人( rén)的艺术表达,用一场华丽( lì)的视觉奇观讲述人与信( xìn)仰的生存故事,绽放出有( yǒu)别于原著、但与之同样深( shēn)刻且耐人玩味的奇异之( zhī)花,惊艳世界。
当年11月21日, 《少( shǎo)年派的奇幻漂流》 (以下简( jiǎn)称《少年派》)北美上映,晚一( yī)天登陆中国内地,打响了( le)2013年内地贺岁档的第一枪( qiāng),随后与档期晚它一周的( de) 《一九四二》 《王的盛宴》 展开( kāi)较量。
同样讲述灾难、生存( cún)、人性、信仰、饥饿,在跟《一九( jiǔ)四二》的对战中,《少年派》在( zài)国内拿下5.73亿元的票房佳( jiā)绩,在全球最终取得6亿美( měi)元票房,且收获一致好评( píng),实现了口碑票房双赢,商( shāng)业艺术兼顾。次年的奥斯( sī)卡上,李安凭借本片继 《断( duàn)背山》 后二夺最佳导演奖( jiǎng),再一次昭示了其“华语电( diàn)影第一人”的地位。

一人一( yī)虎一片汪洋,227天的漂流中( zhōng),127分钟的电影时长里,观众( zhòng)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 shì),给出了多重的解读,而每( měi)一重解读都反映了人性( xìng)的某个侧面。李安说,每个( gè)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 tóu)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 shì)我们的恐惧。
作为李安首( shǒu)部3D电影,影片故事、主题和( hé)技术完美融合,视觉奇观( guān)与生命奇观齐飞,极富哲( zhé)理性的结尾直到今天仍( réng)被观众讨论。
心有猛虎,细( xì)嗅蔷薇。有人说,《少年派》是( shì)李安版的 《罗生门》 ,10年过去( qù)了,你是否仍坚持当年所( suǒ)相信的选择?认同哪一个( gè)故事?选择相信人与老虎( hǔ)的艰难求生,还是人与人( rén)相食的残忍结果?

从小说( shuō)到电影 李安的“加减法”
电( diàn)影《少年派》改编自加拿大( dà)作家 扬·马特尔 的同名魔( mó)幻现实主义作品,小说曾( céng)获2002年度英国布克奖、《纽约( yuē)时报》年度杰出图书等荣( róng)誉,并在《纽约时报》的畅销( xiāo)书排行榜上停留长达一( yī)年多。
2005年《少年派》在国内译( yì)介时,曾被列入少儿文库( kù),因其内容包含多种动物( wù)——人们将动物简单地理解( jiě)为纯真、无高级智力活动( dòng)的物种。其实,原著小说丰( fēng)富而意义深远,充满奇幻( huàn)冒险同时深奥怪诞。小说( shuō)在欧美热销时,就因其内( nèi)容抽象、宗教性和哲学性( xìng)过强而被电影界称为“不( bù)可能被影像化的作品”。
改( gǎi)编之难表现在,影像转化( huà)上如何让一只老虎和一( yī)个男孩来演绎,限于当时( shí)的技术,很难呈现而且成( chéng)本高昂。另外,小说侧重人( rén)之信仰的精神内核,更偏( piān)向独立制作、文艺风格的( de)作者表达,与商业化、类型( xíng)化的大制作难以平衡。

《少( shǎo)年派》原著作者扬·马特尔( ěr)
2003年福斯公司获得小说的( de)电影改编权,在李安接手( shǒu)之前,他们先后考虑过 M·奈( nài)特·沙马兰 、 让-皮埃尔·热内( nèi) 、 阿方索·卡隆 等名导。沙马( mǎ)兰和热内甚至与自己的( de)编剧曾为本片撰写过剧( jù)本,但每一次该项目都因( yīn)不同的原因而流产。
当福( fú)斯向李安抛来橄榄枝,李( lǐ)安将起初对小说改编之( zhī)难的恐惧,化成了战胜看( kàn)似无法克服的挑战,激发( fā)了自己艺术创作“好斗”的( de)神经。他自比就像是派遇( yù)到老虎,“怕才有劲儿”,可以( yǐ)提高自己的警觉,不至于( yú)因陈腐而被淘汰。
“依靠本( běn)能,人才能活下来,拥有纯( chún)真,人才有了信念。”李安曾( céng)说,他就是电影中的那个( gè)“少年派”。
接手《少年派》的初( chū)衷,李安显然并不局限于( yú)表现弱肉强食、少年和老( lǎo)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de)奇幻故事,而是希望探讨( tǎo)人如何战胜恐惧、如何与( yǔ)自我相处,以及生存欲望( wàng)之下人的宗教信仰的主( zhǔ)题。
李安曾说,“Pi是无理数,你( nǐ)怎么在这个无解释的东( dōng)西里看到这个圆,我觉得( dé)东方人拍摄西方人的哲( zhé)学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事( shì)情,我希望可以把东西方( fāng)好的东西都拍出来。”用东( dōng)方禅意的思想解构西方( fāng)文化,在对小说每一处的( de)增减改编中,其实都体现( xiàn)了李安这样的思虑。

小说( shuō)中重要的一幕:派和老虎( hǔ)精疲力竭漂流在海上,没( méi)有食物,失明绝望,只能等( děng)死的时候,却奇迹般遇到( dào)另一个也在救生艇上漂( piāo)浮的人。当两艘救生艇越( yuè)靠越近,这个漂流者试图( tú)杀死派做食物的时候,老( lǎo)虎撕碎了他,沦为老虎和( hé)派的食物。这一幕之后,派( pài)才抵达了暗喻重生的奇( qí)幻岛。
这段内容在全书占( zhàn)了20页,却被李安全部砍掉( diào)。他删除这段内容,取而代( dài)之的是通过水母、巨鲸、巨( jù)轮、如镜的海洋等梦幻画( huà)面,让观众隐约感知故事( shì)的虚构性。
除了大量减法( fǎ),李安也做了一定的加法( fǎ),比如派初恋的对象。原著( zhù)中并无这个女孩,李安加( jiā)入这一人物,是通过她的( de)相关情节带进印度教的( de)元素:舞蹈、手势(森林中的( de)莲花)、红线。而这些元素,与( yǔ)影片后段对于神秘岛的( de)刻画又相互印合。

此外,小( xiǎo)说中派曾训练老虎跳圈( quān),而电影中他并未真正消( xiāo)除对老虎的恐惧,而老虎( hǔ)也始终保持着肉食动物( wù)对人类的威胁。同时,电影( yǐng)中救生艇的甲板上几乎( hū)看不到血腥、粪便和腐败( bài)物,保持着不真实的戏剧( jù)场景。
所有这些,都是李安( ān)改编后的审美选择和主( zhǔ)题表达的需要。在尊重原( yuán)著的基础上,李安对小说( shuō)文本做了精彩的加减法( fǎ),融合了东西方的精神哲( zhé)学。
从2002年获奖成为畅销书( shū),到2012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 shàng)银幕,《少年派》的影像化之( zhī)路一波三折。而对于改编( biān)的文本如何实现影像表( biǎo)达,寻求3D成为李安为自己( jǐ)解决难题的最重要的一( yī)道出口。
李安首部3D电影 CG老( lǎo)虎以假乱真
《少年派》面世( shì)后李安曾表示,如果放在( zài)五年前,这部电影根本无( wú)法拍摄,但是3D和CG技术(制作( zuò)老虎等动物)的发展让一( yī)切成为可能。“这是非常难( nán)以拆解的书,至少我的能( néng)力不及。当我思考另一种( zhǒng)不同的角度、思考3D时,突然( rán)才发现这个π是有解的。”
其( qí)实早在2003年 《绿巨人浩克》 时( shí),李安就因技术而冒险,运( yùn)用大量电脑特效进行制( zhì)作,虽然影片当时票房不( bù)佳,但激发了李安对技术( shù)的钻研和迷恋。

2003年李安执( zhí)导《绿巨人浩克》
2009年 《阿凡达( dá)》 的全球成功,成为3D电影的( de)重要推手,也为李安拍摄( shè)《少年派》提供了新的制作( zuò)思维和视觉语言。而《少年( nián)派》的3D拍摄机器,正是租借( jiè)自卡梅隆的公司。
李安曾( céng)透露,在借机器的时候,卡( kǎ)梅隆公司还会顺便送一( yī)个拍摄指导手册,里面都( dōu)是导演拍完《阿凡达》之后( hòu)总结的一些3D如何拍摄的( de)基本规则。然而,将3D作为新( xīn)的“电影语言”的李安并没( méi)有完全遵从卡神的经验( yàn)指导,而是一边学习摸索( suǒ),一边根据《少年派》的人物( wù)和主题大胆尝试。
利用3D技( jì)术,李安拓展了这部电影( yǐng)的格局,丰富了影片的视( shì)觉表达层次和空间效果( guǒ),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派的( de)生存之旅中。
福斯电影娱( yú)乐集团CEO汤姆·罗斯曼曾评( píng)价《少年派》,“结合了《泰坦尼( ní)克号》的视觉特效、《阿凡达( dá)》的3D技术革命和《猩球崛起( qǐ)》栩栩如生的CG动画角色,将( jiāng)一部无法拍成电影的小( xiǎo)说搬上了银幕。”

除了3D技术( shù)的初试,影片通过CG技术对( duì)老虎理查德·帕克的制作( zuò)也令人惊叹,作为计算机( jī)数字动画魔法的产物,完( wán)全不亚于自然界真实的( de)老虎。
《少年派》的拍摄一共( gòng)找来四只真老虎(孟加拉( lā)国虎)作为CG制作的实物参( cān)考,其中三只来自法国,一( yī)只最温顺的来自加拿大( dà)。李安花了大量时间跟老( lǎo)虎们以及驯兽师在一起( qǐ),了解老虎的个性,观察它( tā)们不同状态下的动作反( fǎn)应,最终记录上千个小时( shí)的老虎素材。
拍摄中,少年( nián)派演员其实从未跟真老( lǎo)虎同处一条船上对决过( guò),为了让演员更入戏、更有( yǒu)氛围感,拍摄时少年派同( tóng)蓝布包裹的老虎模型对( duì)戏,后期再将蓝老虎替换( huàn)成CG老虎。有时,李安趴到船( chuán)板,亲自演那只老虎。而真( zhēn)实的老虎镜头共24个,主要( yào)包括老虎在水里游泳的( de)镜头。

为了真实呈现老虎( hǔ)的原始本色,李安要求特( tè)效组展现它的自然野性( xìng),而不允许老虎被人格化( huà),自始至终表现出对人类( lèi)的威胁,这也是遵从小说( shuō)中老虎与派从头至尾都( dōu)保持危险距离的设定。
最( zuì)终,由CG制作的老虎,从毛发( fā)、眼珠、爪子甚至一个表情( qíng)、一举一动,都栩栩如生、难( nán)辨真伪,同时散发着“百兽( shòu)之王”的凶猛兽性。
另外,《少( shǎo)年派》许多海上场景,都是( shì)在中国台湾的台中一座( zuò)前军用机场所搭建的水( shuǐ)槽中拍摄的。作为当时全( quán)世界最大的全自动波浪( làng)装置水槽,长70英尺、宽30英尺( chǐ)、深4英尺,可容纳1700加仑的水( shuǐ)量,可以制作出各式波浪( làng),模拟真实的海浪。有些海( hǎi)水画面,则通过计算机动( dòng)画特效来绘制。对于少年( nián)派演员,在拍戏的几个月( yuè)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泡( pào)在水槽里,“这个水槽后来( lái)变得跟我的家一样。”

在3D和( hé)CG技术的特效加持下,暴风( fēng)雨席卷的澎湃大海,飞鱼( yú)扑面、海豚跃起、鲨鱼畅游( yóu),以及天边晚霞和夜空繁( fán)星等自然界的壮丽奇观( guān),都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 de)视觉享受和心灵冲击。
凭( píng)借超凡的特效奇观,《少年( nián)派》最终斩获奥斯卡最佳( jiā)视觉效果奖。值得一提的( de)是,为《少年派》拿下这一大( dà)奖的公司“节奏特效”(Rhythm & Hues Studios),最终( zhōng)却遭受破产倒闭的命运( yùn),据悉,是因为《少年派》制作( zuò)周期过长,财务恶化,被该( gāi)项目拖垮。
2014年,30分钟的纪录( lù)片《少年派后的日子》(《Life After Pi》),便讲( jiǎng)述了该公司倒闭的前前( qián)后后。这一事件也从侧面( miàn)反映了《少年派》幕后制作( zuò)耗时、耗财、耗力的背后付( fù)出。

2014年纪录片《少年派后的( de)日子》
当技术特效尤其3D在( zài)国人眼中还未产生更多( duō)诟病的时代,李安对3D电影( yǐng)初试啼声便技惊四座,而( ér)且没有丝毫炫技的痕迹( jì)。他用《少年派》向观众证明( míng),视听刺激最终是为情感( gǎn)服务,技术创新不能凌驾( jià)于故事、人物、主题之上。
集( jí)齐了“小孩、动物和水”三大( dà)电影创作最难拍元素的( de)《少年派》,全方位的成功,让( ràng)它成为继《阿凡达》 《雨果》 之( zhī)后,又一部技术与电影美( měi)学完美契合之作,也让观( guān)众和创作者看到了电影( yǐng)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自此( cǐ),李安对技术的痴迷一发( fā)不可收拾,其后执导的 《比( bǐ)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双子( zi)杀手》 大胆尝试120帧+4K+3D的格式( shì),便是李安挑战自我,寻求( qiú)更多表现可能、对技术“走( zǒu)火入魔”的冒险之举。

少年( nián)派的演艺“漂流” “调教大师( shī)”李安
电影《少年派》中,男主( zhǔ)角派几乎以独角戏的形( xíng)式存在,拍摄中还要与不( bù)存在于片场的“老虎”搭档( dàng)对戏,对于人选,李安大胆( dǎn)而意外,选择了从未有过( guò)表演经验的17岁印度男孩( hái) 苏拉·沙玛 。
本来是陪弟弟( dì)去试镜,结果苏拉幸运入( rù)选,李安耗时6个月从3000人中( zhōng)海选出这位新人,成就了( le)一段美丽的意外。试镜时( shí),苏拉读了一段两页长的( de)独白,在李安的稍微点拨( bō)下,最后浑然天成,并流下( xià)眼泪,打动了李安。
李安说( shuō),“我们想找一个男孩,他的( de)纯真能够吸引我们的注( zhù)意、他的深沉能够令我们( men)心碎,而他的体格又能诠( quán)释漂流中的派。在试镜时( shí),苏拉流露出丰沛的情感( gǎn),而且大多是以眼神传达( dá)。他能够相信并置身故事( shì)中的世界,这种天赋难能( néng)可贵。”

先增重,后减重,电影( yǐng)拍摄过程中,为了配合派( pài)在漂流过程中体格的变( biàn)化,苏拉需要从68公斤的瘦( shòu)男生,变成了76公斤的肌肉( ròu)男,最后又锐减至59公斤。同( tóng)时,拍摄前苏拉还要接受( shòu)关于游泳及平衡感的高( gāo)强度训练,学习各种求生( shēng)技能。
在“调教大师”李安的( de)点拨下,毫无表演经验的( de)苏拉在片中的表现自然( rán)纯熟,将极度恐惧、孤独绝( jué)望、筋疲力竭等情绪诠释( shì)得可圈可点,最终完成了( le)与“虎”漂流的奇迹。
拍摄中( zhōng),苏拉和李安导演建立起( qǐ)深厚的情感。在最后一场( chǎng)戏杀青后,两人抱在一起( qǐ)流下不舍的眼泪,仿佛一( yī)起经历了227天的漂流一般( bān)。

谆谆指导的李安,无疑成( chéng)为苏拉演艺之路的启蒙( méng)导师,这部电影也改变了( le)苏拉的人生。在《少年派》大( dà)红大紫后,苏拉接到了一( yī)系列影视剧的片约,先后( hòu)出演了《百万金臂》《忌日快( kuài)乐2》《老妈老爸的浪漫史》等( děng),但一直没能超越派这一( yī)角色引起的轰动,可谓一( yī)出道即巅峰。
而关于《少年( nián)派》中“中年派”的饰演者——印( yìn)度知名演员 伊尔凡·可汗( hàn) ,于2020年因病不幸去世,令人( rén)惋惜。他曾出演过《贫民窟( kū)的百万富翁》《起跑线》《侏罗( luó)纪世界》《早安孟买》等作品( pǐn),在宝莱坞和好莱坞都取( qǔ)得巨大成功。

时年53岁的伊( yī)尔凡·可汗突然离世,似乎( hū)印证了他在《少年派》中的( de)那段话:“我猜,人生到头来( lái)就是不断地放下,但遗憾( hàn)的是,我们却来不及好好( hǎo)告别。”
老虎离开少年派时( shí)决绝地没有回头,派伤心( xīn)欲绝。人生中,每一次体验( yàn)和经历都会让我们走得( dé)更远,走向未知的远方,但( dàn)心存信仰,内心便不会漂( piāo)泊。

作者/编辑:八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