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探1900》之前,我万万没想( xiǎng)到,还能有“中医后代+部落( luò)华裔”这样的探案组合。

刘昊然饰演的秦福,出( chū)身中医世家,爷爷是宫廷( tíng)御医,后来全家死于战乱( luàn),为了寻找哥哥来到美国( guó)。他平时当翻译糊口,一身( shēn)福尔摩斯式的英伦侦探( tàn)装,在异国讨生活不易,形( xíng)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 shuō)鬼话的“社牛”属性。

王( wáng)宝强饰演的阿鬼,其父作( zuò)为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 lù)的华工,死于爆炸事故后( hòu),年幼的阿鬼被当地的印( yìn)第安人收养。他一身印第( dì)安打扮,却满口地道的河( hé)北话,憨直蛮勇,笑料百出( chū)。
秦福受雇于协盛堂的堂( táng)主白轩龄,追查其子白振( zhèn)邦杀害爱丽丝的凶案。这( zhè)个案件的另一个受害者( zhě),就是阿鬼的养父六手,两( liǎng)人出于共同的利益,寻找( zhǎo)这两起命案的真凶。

在查案过程中,秦福利( lì)用中医的“望闻问切”来寻( xún)找线索,追凶如诊病;阿鬼( guǐ)则利用印第安原住民知( zhī)识,追凶如狩猎。两人在性( xìng)格和能力上彼此互补,踏( tà)上妙趣横生的冒险之旅( lǚ)。
尤其是阿鬼的印第安华( huá)裔身份,颇有巧思。在整个( gè)故事架构中,核心背景是( shì)排华法案,洋人排斥歧视( shì)华人,视为外来者。
然而,对( duì)于当地的印第安人来说( shuō),这些所谓的“美国公民”也( yě)是外来者。这些欧洲移民( mín)最初抵达美洲时,印第安( ān)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 zhù),而他们却侵占印第安人( rén)的土地,大肆迫害和屠杀( shā)。正如华人在修建中央太( tài)平洋铁路时,付出了巨大( dà)的代价,换来的却是明目( mù)张胆的排华法案。阿鬼作( zuò)为华工孤儿与印第安人( rén)的双重身份,恰好成为这( zhè)种双标价值观的最佳佐( zuǒ)证。
社会派( pài)推理喜剧,错综复杂的人( rén)物关系
说起来,前三部“唐( táng)探”系列,还是以本格推理( lǐ)为主,注重案件的逻辑性( xìng)和解谜过程。
而这部《唐探( tàn)1900》,在保留“推理+喜剧”的基础( chǔ)上,增加了社会派推理的( de)元素。创作者颇具雄心,将( jiāng)故事背景设置在1900年的旧( jiù)金山唐人街,在复杂的社( shè)会环境中,涉及政治、经济( jì)和文化等多领域,解谜只( zhǐ)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 de)是探索犯罪背后的社会( huì)成因,由此揭示社会矛盾( dùn)与黑暗面。
故事中除了秦( qín)福和阿鬼调查开膛手杰( jié)克的连环杀人案的主线( xiàn),还穿插了费洋古抓捕叛( pàn)党、爱尔兰帮会丢枪两条( tiáo)副线。

费洋古奉老( lǎo)佛爷之命,来旧金山抓捕( bǔ)兴中会的革命党郑仕良( liáng)。郑仕良是白振邦的好友( yǒu),两人曾共同参与偷窃爱( ài)尔兰帮会的枪支,准备起( qǐ)义时使用。费洋古和爱尔( ěr)兰帮会,原本出于洋华对( duì)立的种族立场,却因为抓( zhuā)捕郑仕良这个共同目标( biāo),化敌为友、合作共赢,随后( hòu)又在家国大义面前,双方( fāng)反目成仇、以命相搏。
这三( sān)条情节线,巧妙串联起唐( táng)人街协盛堂、印第安原住( zhù)民、爱尔兰帮会和清廷官( guān)差等多方势力。在华人与( yǔ)洋人、洋人与清廷、清廷与( yǔ)革命党的多重对立中,随( suí)着故事推进,他们时而化( huà)敌为友、时而反目成仇,复( fù)杂多变的人物关系引发( fā)跌宕起伏的剧情,由此揭( jiē)示华工在美国遭遇的种( zhǒng)族歧视和不平等对待,以( yǐ)及民族危亡之际的大是( shì)大非。
亦真亦幻,电影的( de)历史原型
事实上,《唐探1900》中( zhōng)的角色和事件,不少都能( néng)找到真实的历史原型。
比( bǐ)如兴中会的郑仕良,他的( de)名字与原型历史人物郑( zhèng)士良仅有一字之差。

1886年,郑士良在广州美韬( tāo)医院讲习班,与孙中山结( jié)交。随后,他和孙中山等人( rén)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 huì),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在《唐( táng)探1900》中,郑仕良有医学背景( jǐng),这符合原型“弃医投革命( mìng)”的经历,但原型郑士良并( bìng)未去过美国,这段是电影( yǐng)虚构的。

不过,电影中郑( zhèng)仕良偷走爱尔兰帮会的( de)几百支枪,声称用于起义( yì),这倒符合原型郑士良的( de)时间线。就在1900年10月6日,郑士( shì)良受孙中山委派,全权指( zhǐ)挥惠州三洲田起义,所用( yòng)的武器就是三百支来复( fù)枪。
在电影的最后,郑仕良( liáng)和金陵褔在船上的一番( fān)对话,多有舍生取义的悲( bēi)壮之意。历史也的确如此( cǐ),三洲田起义仍以失败告( gào)终,次年郑士良在香港被( bèi)清廷奸细毒杀。
此外,电影( yǐng)中的中国魔术师金陵褔( fù),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de)人物。

“金陵褔”是艺( yì)名,他原名朱连魁,是第一( yī)位去美国表演魔术的中( zhōng)国魔术师,于1897年迅速崭露( lù)头角,凭借传统的中国古( gǔ)彩戏法风靡美国。
不过,朱( zhū)连魁也无法摆脱美国排( pái)华法案的阴影,在居留证( zhèng)到期后,他被扣押在警局( jú)等待驱逐出境。然而,剧院( yuàn)经理为了留下朱连魁这( zhè)颗摇钱树,诉诸法院,法官( guān)以“排华法案主要针对的( de)是工人,而朱连魁是艺术( shù)家”为由,允许他继续留在( zài)美国。

这个颇具讽( fěng)刺意味的事件,与《唐探1900》的( de)华人境遇形成鲜明的对( duì)比,正如片中那句经典台( tái)词:“权力控制一切,金钱控( kòng)制权力。”
此外,电影中有金( jīn)陵褔协助郑仕良运枪的( de)情节,在历史上朱连魁与( yǔ)革命党的确颇具渊源。1911年( nián),朱连魁与外国协助者深( shēn)入阳夏保卫战现场,拍下( xià)辛亥革命第一手资料,编( biān)成中国第一部纪录片《武( wǔ)汉战争》。电影中对此也有( yǒu)呼应,结尾时金陵褔摆弄( nòng)摄像机,拍下了秦福和阿( ā)鬼的影像,让一百多年后( hòu)的秦风和唐仁大吃一惊( jīng)。
除了电影角色以外,故事( shì)中洋人以“白振邦是开膛( táng)手杰克”为由、歧视迫害华( huá)人的主线,在历史上也能( néng)找到对应的原型。1900年的旧( jiù)金山唐人街,在和电影中( zhōng)一模一样的时间地点,发( fā)现“疑似”鼠疫病例。
当时美( měi)国社会的排华情绪已经( jīng)非常严重,1882年通过的《排华( huá)法案》禁止华人移民并剥( bō)夺其公民身份。这种法律( lǜ)背景使得华人在美国社( shè)会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 yǐ)获得公平的待遇。
以旧金( jīn)山卫生局为首的白人排( pái)外主义者,以疫情为客观( guān)“依据”,将华人污名化为“鼠( shǔ)疫传播者”,诬告唐人街是( shì)“鼠疫窝点”,实行严格封锁( suǒ)和大肆破坏。当地官员和( hé)一些白人势力试图利用( yòng)鼠疫事件,迫迁华人以获( huò)取经济利益,电影体现在( zài)白轩龄被迫让出丝厂的( de)情节。
然而,正如白轩龄在( zài)法庭上的慷慨陈词,旧金( jīn)山华人社会并没有坐以( yǐ)待毙,而是积极揭露当局( jú)排华歧视、戳穿瘟疫谎言( yán),同时推进卫生变革,并诉( sù)诸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最( zuì)终成功反击了这轮风潮( cháo)。

《唐探1900》的巧妙之处就在于( yú),有机融合了“八国联军侵( qīn)华”和“旧金山唐人街排华( huá)事件”,以真实历史事件作( zuò)为爱国情绪的支撑。正如( rú)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 yà)纳的名言:
“忘记历史的人( rén),注定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