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标题所言的问题前,还( hái)是先夸夸电影的优点吧( ba)。
(一)
相较原小说,电影《长安( ān)的荔枝》在部分情节修改( gǎi)和细节加工方面,做得还( hái)不错。
譬如,小说中李善德( dé)最后一次带着队伍从岭( lǐng)南出发后,由于一直打前( qián)站,叙事以其主观视角展( zhǎn)开,所以我们不太清楚从( cóng)岭南启程的浩浩荡荡的( de)队伍最终抵达长安时怎( zěn)么就剩下了“一骑”,马伯庸( yōng)只是一笔带过:“ 九成九的( de)荔枝由于各种原因中途( tú)损毁了 ”;而电影交代得非( fēi)常清楚:八个驿站逃驿,导( dǎo)致大部队停滞解散(小说( shuō)中逃驿的只有黄草驿一( yī)驿),鱼朝恩最后关头又派( pài)杀手追击,使得转运队除( chú)李善德外全军覆没。

从解( jiě)释“一骑”的角度出发,电影( yǐng)的改编思路是对的。马伯( bó)庸的交代不仅过于省略( lüè),仔细想想还有漏洞:任务( wù)到最后有了杨国忠银牌( pái)的加持,先前互相推诿的( de)各部门已然通力合作,在( zài)人力、物力、资源配置皆到( dào)位的情况下,“ 以朝廷近乎( hū)无限的动员能力 ”+李善德( dé)的大数据精算,按道理讲( jiǎng):这最后一次转运是不会( huì)耗损“九成九”的人马的——电( diàn)影给出了详尽原因,而原( yuán)著中一驿的损失明显不( bù)够。
荔枝抵达皇宫后的桥( qiáo)段小说中也没有,电影添( tiān)加的还不错:镜头跟随被( bèi)精心摆盘的荔枝一路端( duān)到皇帝和贵妃面前,但这( zhè)耗费了无数心血和生命( mìng)的荔枝,贵妃一口都没吃( chī),它跟其它被精挑细选的( de)皇家贡品摆在一起,显得( dé)毫不起眼——真是“上面一句( jù)话,底下跑断腿”,可到头来( lái),原来上面并不在乎曾说( shuō)过的话。这无情一幕所展( zhǎn)现的批判力度还是很到( dào)位的。

此外,电影加强了对( duì)百姓困厄、人间疾苦的描( miáo)绘。原著中,李善德怒斥杨( yáng)国忠时转述的“民生艰难( nán)”在电影中变得直观可见( jiàn):除了对黄草驿村民生活( huó)的预先铺垫,李善德第一( yī)次从长安出发时,镜头就( jiù)给到了饥肠辘辘的逃荒( huāng)群众和走投无路的山林( lín)盗匪。看来大鹏还是能弄( nòng)明白这部小说最大的批( pī)判对象的:这个剥削民众( zhòng)、只为一人的皇权体制。

正( zhèng)因如此,电影增强了对原( yuán)著中饱受欺辱、生而为奴( nú)的林邑奴的刻画,加了很( hěn)多他和李善德之间的善( shàn)意互动;相应的,胡商苏谅( liàng)和峒女阿僮的戏份则有( yǒu)所删减——代价就是相较林( lín)邑奴,这两个角色的塑造( zào)都过于扁平。
再看画面细( xì)节方面:剧组显然在刘德( dé)华饰演的杨国忠身上花( huā)了不少心思。我印象较深( shēn)的是杨国忠殴打李善德( dé)使用的“武器”居然是禅杖( zhàng)(小说中为月杖,打马球用( yòng)的),讽刺意味昭然若揭。

还( hái)有一幕,杨国忠听到鱼朝( cháo)恩宣读圣旨时从偌大佛( fú)像的眼睛中现身:他就是( shì)“佛眼”,整个招福寺的出家( jiā)人跪拜的其实是他——也就( jiù)是权力。
纵观全片,还是该( gāi)为大鹏的勇气点个赞:李( lǐ)善德怒斥杨国忠的那些( xiē)话包括安史之乱爆发后( hòu)的情节,依惯常经验,我本( běn)以为电影会给予一定的( de)“软处理”,但影片最终呈现( xiàn)出的内容,与原作相比几( jǐ)无改动。
以上是对电影《长( zhǎng)安的荔枝》优点方面的总( zǒng)结,但可惜的是,这些优点( diǎn)只存在于个别段落和镜( jìng)头设计中。
总体而言,这部( bù)电影的节奏(节奏过快并( bìng)非节奏合理)、人物(李善德( dé)高压焦灼的精神状态和( hé)绝地反击的心路历程)和( hé)任务(一波三折的艰难险( xiǎn)阻和不断调整的计划迭( dié)代)都没处理好——这和原作( zuò)的体量有一定关系。
马伯( bó)庸的小说,扩充成几十集( jí)的电视剧必然会“水”;而要( yào)改编成两小时的电影,其( qí)人物和情节线又未免太( tài)多了——虽然剧组已经删掉( diào)了一些角色(韩洄和高力( lì)士),但又添加了不必要的( de)角色:
如宋小宝饰演的只( zhǐ)为提供廉价笑料的算命( mìng)师和魏翔饰演的苏源(都( dōu)是原著中本来没有的角( jiǎo)色),暗恋阿僮、频繁唱歌示( shì)爱的香蕉园果农和杨幂( mì)的“大逼兜”贤妻人设在我( wǒ)看来都是毫无必要的。

若( ruò)能删掉这些无关紧要的( de)角色,将花在上面的时间( jiān)分摊给另两位主角(苏谅( liàng)和阿僮)并着重刻画荔枝( zhī)转运方案及保鲜思路的( de)酝酿至成熟过程,成片效( xiào)果会好很多,观众也会更( gèng)加共情于李善德的百折( zhé)不挠和聪明才智。
其实原( yuán)著中详细介绍的转运方( fāng)法和保鲜方式(分枝植瓮( wèng)并盐洗隔水)电影也拍了( le),但呈现的实在太仓促,没( méi)看过小说的人甚至会反( fǎn)应不过来。如果说小说对( duì)任务从出现到最终完成( chéng)的过程描绘有点“头重脚( jiǎo)轻”(李善德的内心危机和( hé)颅内演算很详细,只有“一( yī)骑”抵达长安的结尾很仓( cāng)促),那电影的改编则恰好( hǎo)反过来:有点“头轻脚重”——为( wèi)照顾三幕剧结构(交代-危( wēi)机-高潮),电影将小说中部( bù)出现的“暗杀桥段”置于结( jié)尾并拔高规模:一场惊心( xīn)动魄的动作戏符合“最后( hòu)一分钟营救”么。

先前讲过( guò):从只剩“一骑”的角度和片( piàn)尾需要场高潮戏的戏剧( jù)逻辑出发,这场动作戏的( de)添加是对的;但要从原小( xiǎo)说所展现的大唐官场逻( luó)辑看,这场戏的出现又完( wán)全不对。
(二)
为什么不对?在( zài)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必( bì)须先搞明白:《长安的荔枝( zhī)》小说中展现的官场逻辑( jí)是什么?
是那句著名的“ 和( hé)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 jiào)子众人抬 ”么?
是。但这只是( shì)最表层、最浅显的逻辑。
我( wǒ)在上篇文章中谈到了小( xiǎo)说中未言明的大唐官场( chǎng)的真正逻辑:
在一个“取之( zhī)于民、用之于上”,以天下奉( fèng)一人的皇权社会中,整个( gè)官僚系统都是围绕着皇( huáng)帝一个人的需求打转的( de)。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kuàng)——
1、当皇帝的任务不靠谱、皇( huáng)帝的需求不可能被满足( zú)时,这任务就会成为一道( dào)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催( cuī)命符”。基于保命避祸的人( rén)性起码本能,这任务就会( huì)被“层层下压”,直到压在最( zuì)“下”的那个人身上——九品芝( zhī)麻官李善德是大唐官僚( liáo)体系中最底层的存在。他( tā)身后除了“民”外,已经没人( rén)了。不压给他压给谁?

2、可当( dāng)皇帝的任务有了眉目、皇( huáng)帝的需求可以被满足时( shí),这任务又会成为一道人( rén)人都想争一份的“香饽饽( bō)”。基于谄媚升迁、一步登天( tiān)的欲望野心,这任务就会( huì)被“层层上夺”,直到被最接( jiē)近皇帝、最靠近核心权力( lì)圈的大人物夺走——小说和( hé)电影中的杨国忠,就是这( zhè)样一个人。

从“层层下压”和( hé)“层层上夺”这两种截然相( xiāng)反的情况就能看出:如果( guǒ)皇帝的任务被使绊、被无( wú)视只可能出自一种情况( kuàng):就是这任务根本“不可能( néng)”且只停留在小人物手里( lǐ)时——这也是为什么当李善( shàn)德研究出荔枝转运+保鲜( xiān)之法时,还会被中央各部( bù)委踢皮球的原因:他虽然( rán)提出了方法,但由于那会( huì)儿的他依旧是个小人物( wù),他说的方法就“不配”成为( wèi)方法,所以这任务仍被视( shì)作“不可能”。而当李善德的( de)方法获得了杨国忠的背( bèi)书,那他的方法就是方法( fǎ)了,这任务也就即刻成为( wèi)“可能”了,所有人必须听命( mìng)。

在一个“只为一人”+“官大一( yī)级压死人”的体制中,绝对( duì)不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 jiù)是:当皇帝的任务有了可( kě)能且被大人物接手后,这( zhè)任务再被无视跟破坏。不( bù)如想想岭南经略府前倨( jù)后恭的态度:何履光先前( qián)敢于粗暴对待李善德,是( shì)他自认这任务绝无可能( néng)且这任务目前只有李善( shàn)德负责;可当李善德返回( huí)长安、转运之法已然成熟( shú)且任务已跟杨国忠有关( guān)时,他一区区地方高官还( hái)怎么敢不乖乖就范、全力( lì)配合?

说到这儿你就该明( míng)白:电影中描述的当鲜荔( lì)枝即将运抵长安,鱼朝恩( ēn)仅仅出于气愤(被杨国忠( zhōng)当面暗讽)便派杀手在长( zhǎng)安城外狙击李善德的一( yī)幕是绝不会发生的,这情( qíng)节太想当然了。
既然影片( piàn)设定是鱼朝恩的权势不( bù)及杨国忠(片中鱼见杨自( zì)称“奴才),杨国忠一介入他( tā)便认怂并将任务拱手相( xiāng)让,那他后来又怎么敢去( qù)破坏这一被杨国忠揽走( zǒu)的任务?
——须知此刻皇帝和( hé)贵妃正等着吃荔枝、朝廷( tíng)上下都知道李善德得了( le)杨国忠的银牌且都参与( yǔ)了荔枝转运,鱼朝恩是吃( chī)了熊心豹子胆,敢把这事( shì)儿搅黄?
这完全违背了“以( yǐ)天下奉一人”和“官大一级( jí)压死人”的政治逻辑。

杨国( guó)忠前脚没走几步,鱼朝恩( ēn)竟公然对手下说:“我看这( zhè)荔枝就别到长安了”——电影( yǐng)所展现的高层权斗,太小( xiǎo)儿科了。我明白编导的想( xiǎng)法:鱼朝恩不忿功劳被杨( yáng)国忠抢走,想捣毁任务好( hǎo)让杨国忠在皇帝面前丢( diū)脸甚至被问罪。但这完全( quán)是不可能的:就算鱼朝恩( ēn)杀了李善德、毁了鲜荔枝( zhī),杨国忠没嘴么,他不会调( diào)查么,他不会跟皇上解释( shì)一切么?——那你鱼朝恩还怎( zěn)么活。
何况鱼朝恩是在光( guāng)天化日之下、离长安近在( zài)咫尺的山上痛下杀手,这( zhè)么拍“戏剧冲突”是有了:可( kě)这么大的动作、这么近的( de)距离,一旦走漏消息或有( yǒu)一人漏网,鱼朝恩此举都( dōu)形同自杀。

虽然“派杀手”的( de)情节原著也有,且出自级( jí)别更低的何履光之手,但( dàn)结合先前论述,我们对比( bǐ)一下这其中的微妙区别( bié):1、何履光派出杀手时,任务( wù)还只在李善德一人手里( lǐ),既无大人物背书,更没惊( jīng)动朝野各部门,何履光只( zhǐ)是恐惧一旦小人物干成( chéng)了这事,皇上会怪罪他这( zhè)个地方官办事不利;2、何履( lǚ)光是趁月黑风高夜的晚( wǎn)上悄悄动手,书中写道:
(赵( zhào)辛民)“ 只消调遣节下一支( zhī)十人牙兵队,尾随而行。一( yī)俟彼等翻阅五岭之后,便( biàn)即动手,伪作山棚为之便( biàn)是。 ”
(何履光):“ 不成。等快到虔( qián)州再动手,便与岭南无关( guān)。圣人过问,便让江南西道( dào)去头疼吧。 ”
——看清没,就算皇( huáng)帝的任务处在“不可能”阶( jiē)段时,官员能做的也仅仅( jǐn)是阳奉阴违的甩锅嫁祸( huò),而不敢明目张胆地破坏( huài)。像电影中那样:何履光在( zài)众目睽睽下大张旗鼓捉( zhuō)拿李善德,其实都不太可( kě)能会发生。

勉强替剧组“圆( yuán)”一下的话,这一幕还能解( jiě)释成:反正那会儿李善德( dé)还没几个人认识,更没大( dà)人物当靠山,何履光就算( suàn)将他抓了杀了,大不了事( shì)后再将当时围观的百姓( xìng)也全杀掉,此消息就不会( huì)透露、“烂”在广东了。
但在李( lǐ)善德已然成为“大人物”、朝( cháo)廷上下都参与进来且任( rèn)务即将成功的情况下,居( jū)然还有人敢去破坏这任( rèn)务,绝无可能——莫说鱼朝恩( ēn)的势力不如杨国忠,就是( shì)鱼朝恩的权势超越了杨( yáng)国忠,都不可能。
在此还是( shì)建议大家去读原著,看看( kàn)真正的高层政治人物是( shì)如何争斗的。首先,他们都( dōu)不会像片中人那样去说( shuō)话。
鱼朝恩绝不会说:“你就( jiù)随便找个老实人坑”;杨国( guó)忠也不会当面嘲讽政敌( dí):“这‘鱼’大得有点碍眼”。

这个( gè)层次的人,不仅不会把话( huà)说直说透,就是真斗起来( lái)也不会亲自出面。小说中( zhōng)展现的权斗过程是这样( yàng)的:
吃岭南荔枝这点子是( shì)高力士为讨好皇上和贵( guì)妃提出的——
任务层层下压( yā)到李善德这——
在李善德酝( yùn)酿出详尽的转运方案后( hòu),功劳被鱼朝恩“截胡”——
高力( lì)士不满同为宦官的鱼朝( cháo)恩借此事坐大势力,授意( yì)李善德去找杨国忠——
小说( shuō)中,鱼朝恩虽属杨国忠派( pài)系,但以杨的身份和地位( wèi),这功劳给李或给鱼都无( wú)所谓,但杨倾向于有实干( gàn)经验、算法出众的李善德( dé)更能促成此事。与此同时( shí),高力士的面子也必须给( gěi),于是杨国忠将银牌给了( le)李善德,等于将一部分功( gōng)劳归于自己——
荔枝送达长( zhǎng)安后李善德和杨国忠翻( fān)脸,本来李善德必死,但高( gāo)力士借陪皇上贵妃会见( jiàn)群臣百姓之机对李善德( dé)遥遥“一指”(意思是这事儿( ér)是他高力士找这个人办( bàn)的)——
李善德获得皇上赏赐( cì),捡回一条命。
从始至终,李( lǐ)善德都是被高层随意拨( bō)弄且不明就里的棋子。
原( yuán)著中的权斗过程比较复( fù)杂、更贴合历史实际,更多( duō)采用心理描写和间接描( miáo)述,难以用画面交代。本着( zhe)让观众看懂的原则,电影( yǐng)将三个高层(鱼朝恩、杨国( guó)忠、高力士)减为两个并让( ràng)他们处于明显的剑拔弩( nǔ)张、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 xì)也能理解。但如此一来,它( tā)将讳莫如深、波诡云谲的( de)帝国高层政治处理得形( xíng)同儿戏。

刘德华的表演,给( gěi)我一种他还是《江湖》中那( nà)个黑帮大佬的感觉,虽然( rán)严格说起来,杨国忠这票( piào)人也算“黑社会”——可那完全( quán)不是一个量级的黑社会( huì)。杨国忠除了被李善德顶( dǐng)撞后气急败坏的一刻,平( píng)日讲话都不会太大声的( de)。
所以当李善德提到苏谅( liàng)愿意报效、转运不劳朝廷( tíng)花钱时,刘德华那声“胡闹( nào)!”的台词就没说好。
——他不应( yīng)当喊出来,而该若有所思( sī)、语带敌意+不屑地将“胡闹( nào)”轻轻吐出来。堂堂宰相为( wèi)一个拎不清自己位置、斗( dòu)胆想动“朝廷利益”的商人( rén)动气,怎么可能?
在杨国忠( zhōng)心中:李善德、苏谅这些“蝼( lóu)蚁”都是白痴,他们压根就( jiù)不明白帝国的游戏到底( dǐ)是怎么玩的。

(三)
最后还想( xiǎng)讲一点:安史之乱后,李善( shàn)德边吃荔枝边痛哭流涕( tì)的情绪太过了,我相信有( yǒu)些观众可能都不太明白( bái)大鹏在哭什么。
我来解释( shì)一下,剧组的意思是:作为( wèi)一个从小励志到长安生( shēng)活、“当差一丝不苟、力争长( zhǎng)安户口”的人,家园的毁灭( miè)意味着青春和梦想的破( pò)灭。所以在李善德哭泣时( shí),镜头给到了长安城、楼盘( pán)模型和杜甫诗集被焚烧( shāo)的画面。

但这想法其实挺( tǐng)肤浅,原因在于:人的思想( xiǎng)认知和精神觉悟是递进( jìn)式的,人不会在对一个“更( gèng)大的世界”感到绝望后,又( yòu)反过头去怀念一个“失落( luò)了的小梦想”:李善德的青( qīng)春和事业早在上林署日( rì)复一日的繁重工作中就( jiù)被消磨殆尽了,在成为荔( lì)枝使前,他的“长安梦”就仅( jǐn)仅衰退为能“在长安有个( gè)家”,而接下来四个月惊心( xīn)动魄、九死一生的经历,使( shǐ)他的认知在原先的基础( chǔ)上更进一步:
不只是他自( zì)己这辈子没希望“融入”长( zhǎng)安了,而是整个大唐、这个( gè)帝国都没希望了。
安史之( zhī)乱爆发的消息,恰恰印证( zhèng)了李善德“国家无望”的想( xiǎng)法是对的。所以这消息带( dài)给李善德的,应是种“果然( rán)如此”、万事成空的虚无感( gǎn),而不是家园尽毁的悲伤( shāng)感——李善德一年前就看透( tòu)了这个世界,所以才奋起( qǐ)反抗,哪怕为此失去长安( ān)人的身份;可如今,连他奋( fèn)起反抗的这个世界的始( shǐ)作俑者:圣人都没了。那他( tā)曾经的反抗还有何意义( yì)?
连对长安的主动放弃都( dōu)失了意义,人又怎会为了( le)长安陷落悲伤到难以自( zì)抑?

所以大鹏最后的情绪( xù)不仅过度,甚至是不对的( de)。关于这点的详细讨论,请( qǐng)参看上篇文章《长安的荔( lì)枝》的书评: 李善德的人生( shēng)曲线:从小镇做题家到虚( xū)无主义者